/> 废墟前的随想 走进故乡,我总要走到村外的那片废墟前,望着天上悠悠的白云,寻找那段我并不曾经历过的往事
这片废墟如今长满了青草
偶有蟋蟀和地虎经过,给这片早已被人遗忘,只有寂寞陪伴的土地留下一丝丝的声响
它的断壁残垣足以显现它年龄的久远,而上面的青苔也留下了岁月的痕迹
它在村人们心目中,已没有任何的价值
而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它,就为了再看一看墙上的几个硕大的黑色繁体字——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
这几个字已被岁月的风风雨雨敲打的斑斑驳驳
每次走到它的跟前,我总是伫立许久许久,想得很远很远
毛主席,毛泽东,一个曾经让世界震惊的名字,是他,让一个时代沸腾,让一代人振奋
他的功过自有着历史去评说
我所感叹的是岁月的力量,它将鲜活变成陈旧,将陈旧变为遗忘
想当年,毛泽东发出:“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这豪迈的呐喊时,他可曾想过,他的今朝会成为后人们久远的记忆,会成为过去历史,甚至连他自己也成了人们记忆的一部分,历史的一部分
渐渐地,历史被尘封,记忆被遗忘
当我们打开历史,看到秦皇汉武,唐宗宋祖的丰功伟绩时,我们会感觉那些距离我们很遥远,很遥远
遥远像是一段传说,一个传奇
他们已经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
而眼前的这几个字还在证明着毛泽东要比秦皇汉武,唐宗宋祖真实许多许多
他属于刚刚失去的时代,在现实中,我们还可以听到这位巨人呐喊的回音
当我稍稍清醒后,我听到了身边挤着的人的低语
放了学,他从学校里回家,路过板栗树下,我们正在打板栗,他说给我屋里的小把戏一些板栗好吗?他们饿这东西
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世界史地巨著《海国图志》,是东方各国人民了解西方和抵抗西方第一流的宝贵典籍
魏源所提出的抵抗侵略的两大纲领:“以夷制夷”和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,是中国社会内部经济发展趋势的反映,也是七八十年代改良派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济观点的媒孽
它的孤愤之处在于,一方面,魏源虽然深明“欲平海上之倭患,先平人心之积患”,但人心的积患究竟是什么,魏源并不明确,只是朦胧觉得社会存在巨大的思想危机,他的“经世致用”,是这种思想危机无法找到出路的一种形而下的突围,在这一过程中,魏源是孤愤的
其次,魏源在晚清的政治格局中,大半生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幕僚,五十多岁还在参加殿试,五十六岁始任扬州府兴化县知县,他一直游离在晚清政治格局之外,他的改良思想固然伟大,却不免意兴阑珊
第三,五十年代太平天国的革命风暴冲决了一切补救改革的幻想,魏源的改良思想被挤到时代思想主流的幕后,他参与了反对太平天国的战争,但思想坠入一种不可解脱的矛盾:对式微没落的清王朝的绝望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困惑恐惧
冬天到了,春天还会远吗?时间的年轮已进入到公历2006年农历腊月
一进入腊月春节就在眼前,写了几篇有关春节的系列散文,提交论坛,希望各位名家文友多提宝贵意见,以提高自己
今天发第二篇《文化年》》
一个人的汗水滴到麻雀的梦想里,和一只麻雀的惊疑在一个人的梦想外,谁能离开谁,谁又离不开谁?这就如我和一些人的关系,今日,可能很陌生,明天,可能是朋友